可見火災對于中國古人是多么可怕。所以我們先人是如何運用智慧防范火災的呢?
一、意識上防患于未然消防泵控制器
在古典文集的《易經》中的第 63 卦“既濟” 卦,古人釋稱: “水在火上,既濟。君子以思患而豫 防之?!币馑际钦f雖然火被撲滅了,也要時刻警惕, 防患于未然??梢姽湃说姆阑鹨庾R是多么深刻。
周代也出現了早的“防火消防法”,《周禮·夏官·司 爟》記載: “凡祭祀,則祭爟。凡國失火,野焚萊,則 有刑罰焉?!边@也是我國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早 的火災刑罰條例。此后,我國一直都圍繞著“以法 治火”的原則,制定了很多法規和法典。
到了東漢時期,防火理論進一步完善,荀悅在《申鑒·雜言》中說:“一曰防,二曰救,三曰戒。先其未然謂之防,發而止之謂之救,行而責之謂之戒。防為上,救次之,戒為下?!痹跊]有自來水管、高壓水槍和消防車的古代,對火災的預防是十分必要的。在各種古裝劇里,我們經常會看到有打更人邊走邊喊:“天干物燥,小心火燭?!边@個場景并不是導演和編劇的想象,而是有據可依?!吨芏Y·天官》中記載,到了每年春秋兩季,掌管宮內用火安 全的宮正都要搖動木鐸,提醒大家注意防火。
當然我們剛剛過去的清明節,也是起源于中國先民的防火觀念,當時為寒食節,全城禁火,所以只能吃冷的食物,就有了寒食節,后面才演變為清明節。
二、心里上的安慰
中國先民除了意識上這些舉措,還有迷信層面的一些措施。比如:
屋脊兩端都有一組對稱的龍形裝飾,在建筑學上成為“正吻”或“大吻”。這實際上是一種交“蚩尾”的神獸,“水之精,能辟火災”.在大型建筑上安放厭勝是古代建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不過這種設計也不過是古人的一種心理安慰罷了。
比如岳麓書院里面的御書樓,作為古代的圖書館,為全木質結構,易引發火災,就在屋脊兩端有兩把劍分別插在了兩個神獸上面,這個神獸叫螭吻。人們常把它用作建筑物的裝飾,尤以作屋脊鎮火的獸頭為多,做張口吞脊狀,并以一劍以固定之。
· 關注公眾號
15932116015 13603110089
2115391826@qq.com
www.sturgesmarineservices.com
石家莊高新區珠江大道313號方億科技園A區1號樓604